近幾年,UI設計師的崗位名稱被提及的越來越多,曾經人人羨慕的平面設計師已經逐漸被邊緣化,甚至開始慢慢被人忘記。不可否認,現在的頁面效果明顯超越傳統平面設計,無論從感官還是用戶體驗,都做得越來越精致。另一方面,UI設計師的薪資也明顯高于平面設計師,在公司收到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。一個產品線可能只配一個UI設計師,那么自然就是團隊的香餑餑,對比的,平面設計師就沒有這種待遇了。所以很多平面設計師都想轉行進階到UI設計師,但是這兩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大不相同,中軟卓越UI培訓為大家講述,UI設計師與平面設計師到底有什么不同。
簡言之,二者的區別就是一個會動、另一個不會動。同樣的一項產品,目標族群不同,產品外觀也會不同;拿給不同的人使用,也會得到不同的結果。甚至連任務目標(用戶想透過產品完成什么事)都會不一樣。
使用者的行為
不同使用者有不同的操作習慣、不同的情境、基于不同的動機下進行相似的產品操作步驟,所以在設計一款產品前,UI 設計師會先搞懂目標族群。但平面設計師不會考慮「使用者怎么操作」這個問題,他們的平面成品在大部份情況下也不太會被操作,所以在成品上只看得到「視覺設計」。
若使用者是老年人呢?使用者在什么情況下會使用這款 App ?如果是公交車或捷運上會晃動的地點呢?平面設計師不會考慮到使用者怎么操作,他們理解需配合目標族群不同改變設計,但不太理解情境、操作的任務指的是什么。(或者是他們理解,但覺得美美的畫面比使用者好不好用更重要。)
接口的行為
引導用戶操作并完成任務的手段
接口常常和互動相提并論,用戶會透過操作接口、依據接口的引導完成任務。鼠標移上去要變色、動態效果、進度條、Alert 等等,都屬于界面的行為。平面設計不會有鼠標移上去跳選單出來,或是操作錯誤冒出提示訊息,更不會有下載文件的情況。所以他們很習慣無視「提示使用者」、「引導操作」這兩大接口設計的重點。
接口除了互動之外,還包含「信息架構」,也就是分類、標簽、導覽、搜尋。這 4 項在視覺設計上占的比例不大,吃的是用戶的思考邏輯:用戶要透過什么方式找到他想要的信息?信息架構在整理內容(圖文影音),用用戶能理解的思考邏輯把內容組織化。
不管是 App 或是 Web,表皮上構成的元素就是影音、圖片、文字等內容,視覺設計往往只考慮這些元素的排版、呈現樣式。所以就變成公家機關網站…該有的都有,但永遠找不到目標物。
許多平面設計師抱持舊有習慣,無視信息架構的存在,認為這是 RD 或 PM 的工作范圍與自己無關,設計師只要產出美美的圖、顧好視覺設計就好,其他如項目流程或 RD 辦不辦得到能不能實現這個設計的可行性管它去死。
系統的行為
程序與數據的運作邏輯
區分平面設計師和UI設計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問「數據怎么來?」
以目前臺灣的接口設計非常狹隘地限定在 App 和 Web 上,這兩者常常需要和工程師合作,就得考慮數據源的問題。平面設計師不需要接觸信息架構,保留這種工作習慣在設計 UI,被問到「數據怎么來?」就翻白眼心里 OS 關我屁事也是很正常的心態。
使用者行為:逛網拍打發時間。
接口行為:顯示商品列表。
系統行為:抓取商品資料。
所以,UI設計師和平面設計師的差別還是很大的,就連思維方式都不一樣,進階是必經之路,也是平面設計師最好的發展方向。中軟卓越以其強大的技術行業背景,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質設計人才,為企業輸送了無數中堅力量。先就業后還款的方式和一對一指導就業方式,讓學員輕松學習、安心就業!更有實戰項目經驗豐富的行業大牛技術團隊帶你入行!
中軟卓越UI設計培訓歡迎你的到來!